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学校转型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去年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持续攻关,一些重要领域、重大事项取得突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凝聚了干部师生的思想共识,激发了改革发展的奋进力量。高水平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双论证”评估。学前教育专业完成二级师范专业认证有效申报,即将接受专家组进校考察,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成功获批为“校-企-校”培养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启了我校与企业、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三方共同培养学生新模式。11号学生公寓完成前期筹备工作,施工在即;12号学生公寓已经完成立项审批,正在办理施工手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特色,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在参评单位中以位居榜首的得分获批为“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一年来,我们保持战略定力,聚焦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久久为功、不懈奋斗,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绩。
(一)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改进。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学习班8期,处级以上干部提交心得体会282篇,51名党支部书记和1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本单位讲授专题党课。紧扣建党百年主线,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28项,参与人数2.3万余人次;完成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划归大庆市委,组织完成60个基层党组织换届;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定位和领导班子的政治职能,完成4个基层班子的调整,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能力水平;推进“八项规范”文本完善和试点实践工作,促进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星火接力站”为依托丰富党建工作途径》入选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史纲教工党支部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验收。统筹校院两级中心组和全校教职工学习,着力推动学思践悟,党委中心组全年学习15次;坚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官微推送信息300余篇,门户网站发布新闻近500条,多篇稿件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转发;加强舆情管控,研判各类舆情线索70余条次,编印《舆情专报》8期,舆情受控率100%。举办干部培训班3期,举行第五期青年干部特训营,完成学校中层干部报备工作,提拔科级干部41人,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隐患整改,严格落实责任,健全制度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对标对表集中整改四个方面的问题18个;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掌握底数,动态管控,推动信教学生转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加强对二级学院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情况的监督指导,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试点工作,聚焦纠治“四风”问题,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广泛开展廉洁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基双新三院三中心六集群”建设稳步推进。新增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占专业总数的27.9%,实现了“一基”“双新”“六集群”的全覆盖。一流专业幼小留、语数外筑强了“一基”,理化生、经法美引领了“双新”发展。新文科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基于“行知教育书院”的“新师范”卓越教师培养创新与实践》获批为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专业认证工作有序推进,学前专业二级认证通过网上审批,由于疫情,专家进校推迟到2022年3月9日,完成了小学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4个专业二级认证的申报。依托双矩阵OBE新版教学大纲编制,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全面实施有力支撑了专业认证。新增6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课程被推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三院”建设有序推进,三类学院已经挂牌启动。国际化现代产业学院——经世国际学院完成国际合作办学申报并招收第一届学生。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对行知书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新道双创学院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完成了3个省级产业学院的申报。“三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学校克服各种困难,现已建成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中心,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有效改善了新文科和新工科实践条件。围绕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精准督导”,校院两级督导共帮扶146人。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办法(试行)》,促进OBE理念落地落实。完成了“教育事业综合统计调查数据”和“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填报工作,公布了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定了《大庆师范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任务清单》,确定落实措施111项,对照负面清单清理相关文件28份,着力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
(三)学科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强化应用型学科方向和交叉性学科特色两个维度建设,遴选“十四五”重点学科12个,学科带头人6人、学术(后备)带头人49人。新立市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9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3项,应用研究项目占83%。获得市局级科研奖励18项,再次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全口径科研经费650万元,其中横向项目经费307万元。5人入选黑龙江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库。《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1-3卷)》出版,《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铁人精神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了铁人精神育人的社会影响。发挥新型智库作用,提交咨政建议28篇,8项成果被省部级领导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大庆精神与龙江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通过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年度验收。获批“大庆市油田功能性助剂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项科技成果入选省教育厅科技成果转化清单,与大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校局战略合作协议,大庆市首个商标品牌指导站落户我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曲丽娜老师家庭获得“黑龙江省首批教育世家”称号,选树5名师德师风典型,召开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警示教育大会,印发7本师德学习资料,多层面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和负面清单制,开展了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引进宣传活动,补充教师31人,其中博士8人,柔性引进人才8人,招聘辅导员21人,通过人事代理和劳动合同用工方式补充其他岗位人员58人,其中补充专职教学秘书10人,近几年来首次配齐了专职教学秘书队伍,为加强基层教学管理提供了保障。在职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遴选校级教学名师1名,7人获聘省二级教授。选派36名教师利用暑假参加集中实践锻炼,认定“双师型”教师2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44.3%。开展了新入职教师岗前专题培训和新教师课堂教学考核汇报工作,举办教师素质能力培训26场,培训教师786人次,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1名教师获省青年教师课件比赛一等奖,2名教师分别获得省微课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五)学生工作成效进一步凸显。加快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铁人精神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主题教育活动493次,学生受教育率100%。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发放各类补贴及减免学费30万元。制定实施《大庆师范学院入学资格复查方案》,形成了预防冒名顶替上大学长效机制。学校在黑龙江省征兵量化考核工作中获得优秀。55名毕业生考取黑龙江省选调生,录用人数再创新高。成功召开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四段式”创新创业培育体系逐步形成,毕业生自主创业5人,新建创业团队13个,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701项,获得省级奖项24项。认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22名学生成为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持续加强社团建设,建成学生社团81个,实现一个专业一个社团,做到了“一团一品”。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全力推进学生就业,开展就业指导活动141场,举办招聘宣讲会229场,新建就业实习基地21个,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供需比达到10:1,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4.3%,留省就业率43.48%,学生就业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六)开放办学深度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接待国(境)外来访10余次,组织留学项目宣讲8场,选派教师出国3人,公派留学5人,自费留学6人,招收留学生6人。聘请外籍教师6人,其中博士1人。克服转隶和散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住了油田部分培训市场;“铁人学院培训基地”落地我校,进一步拓宽了服务油田培训的途径;新开发“3D打印工程师认证”和“转业军人就业技能培养”2个培训项目,培训领域得到进一步延展。全年举办培训班37期,培训创收734万元,继续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
(七)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将“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部门,促进《规划》量化落实。制定(修订)内部管理制度20余个,基本实现了制度体系由企业向事业单位的转换。完成了教职工信息在编制平台、工资统发系统平台等6个平台的录入工作,完成了事业单位落编、初始岗位聘任、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转接、工资纳入省财政统发等转隶移交工作。理顺了学校机构编制、岗位设置工作。编制2021年财务预算,加强过程控制和绩效运行监控,提高预算的指导性权威性。落实转隶协议,争取油田划拨过渡期生均补助拨款6143万元、省财政拨款9436万元,申请债券资金1400万元。完成招投标采购项目42项,采购计划经费7191万元。优化办公用物资采购报销流程,取消定点供应商,对采购量较大的物资实行定价定商集中采购。加强内部审计,开展审计项目7项,涉及单位12个,审计资金3.96亿元,发现问题43个,提出整改建议17条,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
(八)服务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毫不松懈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组织师生疫苗接种3万余人次、核酸检测5万余人次,严格做好隔离转运、通风消杀、健康教育等工作,全力做好开学期间和四六级、研究生考试、全省教师资格证面试等重点时段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校务服务综合改革,梳理完成服务事项流程125项,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投入使用,投资300万元建设校务服务信息化平台,推进校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加强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开通试用数据库10个,盈科数据库微信服务群24小时服务,响应电子文献需求近2.3万份。不断提升学报办刊标准和质量,学报在黑龙江省期刊社会效益评价中被评为“良好”。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竞赛和文体活动10余次,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745万元对主校区地下管网、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一食堂、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中心、教师教育学院、舞蹈教室等开展维修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年未发生上报安全事故事件。
此外,学校在普法教育、保密管理、招生宣传、离退休服务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进步源于奋斗,成绩饱含艰辛。过去一年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得益于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得益于广大师生的拼搏实干。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贡献和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广大师生,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不足。在教育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准确识变的分辨能力、主动求变的进取意识和积极应变的行动效能与上级要求和师生期待还有距离,推动发展的观念、逻辑、范式、方法和作风还需要加速更新升级。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和适应产业变革技术需要的能力上,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实质性贡献还不够丰富,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的进程中,规划执行评估、财务预算执行监管等工作刚刚起步,亟需持续改进和完善。学校对意识形态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还有薄弱环节,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学校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为主题,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着力加强改进师德师风和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能力,大力提升育人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力推进质量一流的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
主要发展指标是:
学前教育专业通过二级师范专业认证,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新增省级以上一流课程2门以上、省级课程思政课程1门以上。新增产教融合、政校融合多方协同育人实践项目2项以上,新立省级新工科、新文科项目1项以上,新立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24项以上。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零的突破。
有效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50项以上、获批20项以上,有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力争获批1-2项。获市局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5项以上。全口径科研经费达到700万元以上,其中,技术推广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
引进学科带头人2-3人、博士10人以上,柔性引进人才10人以上。按照1:350配好配齐思政课教师,按照1:200配好配齐辅导员;认定“双师型”教师20人以上。
招生计划总量达到3300人以上,全日制本科生规模达到11800人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0%以上,不低于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水平,行业及专业对口率和留省就业率达到50%以上。力争获评为黑龙江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完成学生11号公寓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12号学生公寓启动施工。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1000万元以上。实现全校培训创收800万元以上,成本支出控制在70%以内。安全稳定无上报事故事件。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正确战略指引。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研究并遵循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规律,集中精力推进内涵建设,厚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特色,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强化开放办学。扩大学校内部开放共享,推动校内协同。更加自觉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深化与社会的沟通联系,完善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增强开展合作的内生动力,探索搭建服务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切实提高开放办学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提升办学水平。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学习借鉴先进高校管理经验,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制度机制。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学校发展建设的战略基点,充分体现到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坚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新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尽快提升学校发展的新动能。
四是保持校园和谐稳定。充分认识在政治大年全力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重大意义。紧盯意识形态、校园安全、信访等重点领域,认真开展风险排查,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面提升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为学校加快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按照总体要求和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文章常态化,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发展导向、制度措施和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推进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组织检查与问题整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基层党总支议事规则,切实发挥基层党总支在学院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制定2022-2024年党建工作规划。实施党总支书记抓党建项目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打造“一院一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改进年度考评办法。持续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建立从严管理监督的常态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要求,出台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作风整顿,在查改贯通中锤炼过硬作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网上网下协同联动机制,加大风险分析研判、预警处置和防范化解力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认真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宗教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落实“五细”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践行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全面加强政治监督的意见,深入开展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推进政治监督制度化常态化。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增强办案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发挥监督合力,深入廉洁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二)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十四五”规划年度任务。实施分工方案,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强化“十四五”规划与年度工作目标的有效衔接和高质量落实。推进依法治校。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提高依法决策质量和水平。以进一步畅通师生申诉渠道为重点,明确师生申诉程序,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推进民主管理。引导教职工通过校院两级教代会等形式行使民主权利。修订学校党务公开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深化职称评价体系改革。深入落实“五不唯”,修订分类实施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职称评价体系。强化岗位管理。建立人岗相适、权责一致的岗位聘任管理制度,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工作。加强机构和人事管理。完善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加强考勤和劳动纪律管理,制定人事代理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工勤岗位人员管理,制定人员调配管理办法,保证各类人员科学、规范、有序流动。加强薪酬分配管理。规范绩效考核,促进结果应用。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工伤保险、退休办理等转隶移交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全面落实“放管服”理念,优化管理流程,推进预决算公开,全面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积极筹措资金,强化经费监管,服务发展大局。加强资产和采购管理。组织完成资产对账、清查、维修和处置,促进资产有效利用。编制实施学校政府采购工作计划,提高采购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加强审计工作。发挥“经济体检”职能,在重点业务、重要事项和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三)持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继续推进“一基双新三院三中心六集群”建设。细化建设方案,按阶段性目标加快推进。以专业认证为引领,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大力推进“一基双新”建设。2个专业继续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完成专家进校审核,4个师范专业完成二级专业认证网络评审全部材料申报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12个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在“一基双新”学科专业结构下的示范引领和认证达标工作。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化OBE育人理念。用OBE理念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和课堂革命,新立课程教改专项100项以上,让每门课程都体现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让每堂课都有高光的时刻、精彩的地方。继续全面完善双矩阵OBE新版教学大纲,建设“产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10门以上。认定校级各类一流课程(不含课程思政)20门左右。以“专业+通识”为途径,上线德体美劳通识课3-5门。加快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认定校级课程思政各类项目20项左右。以“三院”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多方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学院完成“校-企-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构建,全力推进经世国际学院建设;现代生物发酵产业联合学院完成校企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新道创新创业学院构建“政-企-校”协同育人模式,力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实现零的突破。以“三中心”建设为平台,全面构建“平台+”实践育人体系。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投入使用,制定文科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学校继续筹措资金,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新增示范性实习基地5-7个、共享型实践基地1-3个。以“六集群”建设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凸显集约化效应。组建六大专业集群管理机构,探索集群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双论证”工作落实,对接龙江产业优化专业布局,实现专业布局与龙江行业产业集群精准对接。全力开展校本研究,培育特色教学成果。结合我校办学特色,新立校级教改项目30项左右,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特色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培育特色教学成果。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零的突破。强化评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制定《大庆师范学院新一轮审核评估建设方案》,以评估的理念和标准促进改革发展。常态化推进评估、评价、督导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开展新办本科专业合格评估试点工作,对部分通识必修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强化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并督促落实。重视教育教学数据填报工作。高质量完成“教育事业综合统计调查数据”和“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和填报工作。
(四)不断增强学科实力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速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人财物等办学资源配置要服务于这一核心工作目标,压实校院两级一把手和学科负责人的建设责任,力争整体对标率达到75%,其中,教师教育等5个专业对标率达到85%。持续支持一批学科支撑平台和团队建设,指导各学院做好学科建设方向规划工作,完成校级重点学科年度建设任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各层次项目立项数量和获奖率。发掘和借助已有科研优势,新立市局级及以上项目70项以上。获市局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5项以上。启动大庆精神研究院和油田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并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作用。扎实推进省市级智库建设。切实发挥“大庆精神与龙江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培育智库的平台和引领作用,加大政策与应用对策性问题研究力度,提交智库建议12份以上。发挥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作用,打造一批具有龙江特色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蕴的系列研究成果。深化科技创新与服务。依托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黑龙江省油气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油田应用化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稳住与油田科研合作基本盘,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智慧油田、页岩油等领域凝练服务方向,助推大庆市城市建设目标和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依托“大庆市油田功能性助剂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融入大庆市高新区院校合作联盟,重点在油田功能性助剂和高质量卤素钙钛矿材料等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研管理。出台《大庆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文件,优化科研服务机制。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五)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师德第一标准,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在校院两个层面全面开展师德典型选树和先进评选活动。严格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专业生师比和专业教师的年龄、职称结构,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等工作向重点和薄弱的学科专业倾斜。补充短缺教师、配备实验专业技术人员各5人以上。加强骨干教师培养。评选校级教学名师1-2人,选派1-2人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研修,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5人,以骨干教师培养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使用。选派50名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聘请50人次“双师型”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打造理论扎实、实践指导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分类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组织教师教学考核汇报。围绕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师培训。
(六)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发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载体作用,做到学生受教育面全覆盖,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劳动教育。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组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观念。强化综合管理。严格学业管理,“四个预警”准确率达到100%,考试违纪处分率低于3%,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学生注册率达到100%,发起各类活动100次以上,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实现宣传教育和心理测量全覆盖,提升日常咨询辅导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辅导员培训,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扎实开展共青团工作。按照《大庆师范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开展庆祝建团100周年主题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次以上,做好西部服务计划相关工作。全面深入落实《大庆师范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创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招生宣传方式。选择有效的媒体平台,加大网络宣传力度,挖掘点对点现场宣传潜力。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压实责任,开展就业工作标兵评选,严格执行奖惩办法。新建就业实习基地10个以上,开展就业指导50场以上,组织招聘会70场以上。强化精准思维,基层各学院全面开展就业岗位精准推介活动。建立“双困生”援助台账,实现精准帮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师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每项比赛有效申报100项以上。构建“教育+培育+孵化”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新建创新创业团队和成功自主创业10个以上。加强校友工作。推进二级学院校友资源库建设和校友工作模式创新,新建校友分会3个以上。
(七)全力拓展办学空间。稳定国际交流规模。保持与俄罗斯等国家高校的交流,新增推荐学生硕士留学合作高校2所。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落实“4+0”和“校-企-校”三方联合培养模式,保证合作培养人才质量。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经世国际学院建设。启动国际化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确定英语或双语授课学历学位教育专业1个,启动来华留学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能力。拓展培训规模。稳住油田培训的基本盘,开发新的培训领域,新开发培训单位2个、培训项目1个。开展面向油田的特色服务,提升学校与油田发展的契合度。
(八)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建设。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依据疫情形势变化和上级部署及时调整防疫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杜绝松懈心态,压实防控责任,筑牢疫情防控阵地,守护师生健康安全。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一网通办”。关心维护教职工利益。持续开展“五位一体”工会保障工作,继续开展好工会特色活动。加强离退休工作。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积极发挥作用,强化暖心保障,推动离退休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智慧教室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更新、改造、升级多媒体教室,建成数据中心,强化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强化图书馆文化功能。制定空间改造及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学习空间建设。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向教学研究倾斜,继续开设特色栏目,拓宽优秀稿源,扩大学术影响。强化基建维修项目管理。做好在建项目的施工管理和验收结算,做好筹建项目的论证申报和统筹安排。创建“绿色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对标创建标准,制定实施创建方案。建设平安校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
各位代表,笃行成就梦想,实干拥抱未来。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阔步走好质量一流的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